生技投資解密論壇 四年夜領域專家齊聚把脈
最近几年來生技產業蓬勃發展,但國內生技公司出因部门解盲掉敗案例,加之股價分歧理飆漲,生技投資風險已经經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央(簡稱生技中央),邀請臺灣證券生意业务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玉山科技協會、CFA台灣金融阐发專業人員協會等單位專業人士,7月6日(礼拜三)下於臺年夜醫院國際會議中央101廳配合舉辦「2016生技投資解密論壇-相识台灣生技投資風險與解讀庞大訊息」。論壇由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長和生技中央甘良生執行長開場致詞,同時並邀請證交所簡立忠副總經理、宣捷生技林衛理執行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经惠瑾副所長、生技中央生物製藥研究所吳忠勳所長等專家,分別從生意业务主管機關、新藥公司、財會單位以和研發單位等四年夜差别的觀點角度,替台灣台灣生技投資風險診斷把脈,當天共吸引超過300位來改过藥產業、金融投資產業人員參加。
玉山科技協會李鍾熙榮譽理事長暗示,投資是推動任何產業動能的主要元素,然因生技領域相較於平易近眾所认识的電子製造業性質差别,使投資生技領域變患上相對困難。過去台灣于科技類股中,投資10家會就會有7~8家乐成公司,反觀生技類股,10家公司可能只會其有1~2家有機會乐成,投資生技類股必須具備「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观点」。到今朝為止,台灣將近有130多個新藥于臨床試驗階段,但是卻還是有很高比例的新藥無法走完臨床三期,是以投資年夜眾假如能有正確的投資生技類股觀念,相识整個新藥產業開發的特征後,信赖台灣未來生技產業的投資環境將較現于更為健全。
生技中央甘良生執行長指出,生技醫藥產業兼具前瞻性與主要性,全世界生技產業無于衛生保健、生物科技以和製藥開發上,都將是未來投資市場的新星。然而投資年夜眾必須有正確投資觀念,相识到生技業是自己就是一個創新的產業,新藥試驗掉敗是必經過程,投資者要能更樂觀对待的是生技產業正當性的掉敗,研發過程一起從一期、二期走到最後三期,即便經過所有正常評估審查步伐,最終即便生技公司掉敗了,仍須對生技公司保有期待,因為就算現于掉敗的產品,還是有很年夜機會找尋到另外一出口,是以投資者就需學會接管掉敗,不克不及一昧的苛責生技新藥公司。
簡立忠副總經理主講「鼓勵生技產業申請上市暨加強資訊揭破功效」提到,證券市場是一個籌資與投資之平台,證交所鼓勵優良生技事業透過此平台召募資金,但因生技事業專業知識較為艱深,為了保障投資年夜眾權益,防止投資時面臨不確定風險,是以生技事業宜加強揭破完备資訊,以晋升資訊透明度,使證券市場運作更順暢。
宣捷生物科技林衛理執行長指出,台灣生技醫藥產業擁有創新力強、人力資源豐富、研發與生產成本較低、世界級的臨床試驗專家與設施、新藥研發乐成機率較高档競爭利基,惟須切記投資必然有風險,投資前必然要做功課,必然要謹慎評估,切勿道聽塗說,最終傷的是本身钱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经惠瑾副所長認為,投資生技公司很主要的一點是必然要看現公司金流量,因為某一階段沒有乐成,並不代表未來沒有發展乐成的機會,但若現金不夠用就比如整個脖子被掐住,無法繼續研發下去。過去就有部门國外生技公司因手中現金部门不足,而最後被迫自制出售手上專利或者技術,導致公司功虧一簣。别的,投資一家生技公司除了須謹慎評估現金能力外,評估一家生技公司還需要考量到其成長動能與技術涵量,比喻說公司商業模式,新藥的授權等都是一家公司主要成長動能的來源,這些資訊其實均可從財報中看出眉目,經過阐发診斷後,才能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最後生技中央生物製藥研究所吳忠勳所長指出,台灣的生技業發展關鍵為透過資金召募,吸引生技人材與技術,進而達到產業的正向循環。投資生技業需要相對較高的技術知識,是以于做投資決策前,必須要汇集各方差别客觀資訊,這些資訊可來自科學家、醫師、或者是市場阐发師,分別從差别角度獲取專業知識建議,最後根據所汇集的資料後,再去作出可蒙受風險的投資決定。
除了了四位專家藉由主題演講替投資生技產業風險周全把以外,本次論壇的專題講座主持人陳播暉,從創投角度來暢談生技產業的業務特征和投資模式,點出了「事實陳述」和「專業解讀」,才是生技公司和投資人之間正確的互動基礎,共同主管機關與第三方機構的明確資訊規則,必能讓生技企業和投資人互信互利,共謀生技產業壯年夜和投資回饋。
發稿日期:105年7月6日聯絡人:孫亦俊 專案經理聯絡電話:0931-348278
.post-content img { max-width:100%; } .img-description p{ color: #145089; } .img-description p:last-of-type{ margin-bottom: 0; } :::-PA电子